苌弘化碧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出处《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例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基础信息
拼音cháng hóng huà bì
注音ㄔㄤˊ ㄏㄨㄥˊ ㄏㄨㄚˋ ㄅ一ˋ
繁体萇弘化碧
感情苌弘化碧是褒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忠诚。
近义词三年化碧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斗方名士(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乌合之众(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将夺固与(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穷愁潦倒(意思解释)
- 饿殍遍野(意思解释)
- 倒载干戈(意思解释)
- 满天飞(意思解释)
- 比翼鸟(意思解释)
- 背义忘恩(意思解释)
- 将错就错(意思解释)
- 纲举目张(意思解释)
※ 苌弘化碧的意思解释、苌弘化碧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强取豪夺 |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莫衷一是 |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翻箱倒柜 |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轰轰烈烈 |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