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繁体鼎足之勢
感情鼎足之势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近义词鼎足而立
英语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俄语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трёх сил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梦幻泡影(意思解释)
- 患难与共(意思解释)
- 大包大揽(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意思解释)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释)
- 路无拾遗(意思解释)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文山会海(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共为唇齿(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败德辱行(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举目无亲(意思解释)
- 昏聩无能(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鼎足之势的意思解释、鼎足之势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日甚一日 | 一天比一天厉害。 |
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亭亭玉立 | 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
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歇斯底里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压岁钱 |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
算尽锱铢 | 算:计算;锱铢:旧制1两=4锱,1两=24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孝子贤孙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忙不择价 |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
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