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口弄舌的成语故事


搬口弄舌

拼音bān kǒu nòng shé

基本解释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暂未找到成语搬口弄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搬口弄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太岁头上动土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发综指示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气充志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心里有鬼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玉卮无当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光前裕后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