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与夺的成语故事

拼音bāo biǎn yǔ duó
基本解释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暂未找到成语褒贬与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褒贬与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奔走相告 | 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素昧平生 | 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
轮扁斫轮 | 《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
物阜民安 |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
用心竭力 | 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七搭八扯 |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算无遗策 |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