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字咬文的成语故事


嚼字咬文

拼音jiáo zì yǎo wén

基本解释嚼:将食物咬烂。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

出处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暂未找到成语嚼字咬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嚼字咬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改俗迁风 《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混世魔王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齐头并进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穷途潦倒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存而不议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鸿鹄将至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神出鬼入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