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擒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ù shǒu jiù qín
基本解释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出处《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束手就擒的典故
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束手就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治丝益棼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
颠沛流离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野心勃勃 | 清 陈天华《狮子吼》:“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 |
长命富贵 | 《旧唐书 姚崇传》:“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乌合之众 |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心里有鬼 |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栋梁之材 |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不分青红皂白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