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成冻的成语故事


滴水成冻

拼音dī shuǐ chéng dòng

基本解释滴:液体一点点落下;冻:凝结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冻。”


暂未找到成语滴水成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滴水成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为民请命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令人神往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视微知着
辞简意足 元·白珽《湛园静语·叶水心》:“如此数卷,辞简意足,一坐骇然。”
爱才如渴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玉卮无当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