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缺抱残的成语故事


守缺抱残

拼音shǒu quē bào cán

基本解释亦作“守阙抱残”。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

出处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暂未找到成语守缺抱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守缺抱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老实巴交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鼻青脸肿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安于现状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广阔天地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朝令夕改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