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基本解释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暂未找到成语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星霜屡移 唐 高适《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支支吾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一轨同风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投石问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多情善感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十羊九牧 《隋书 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顾影弄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