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ng

孔子


拼音kǒng zǐ
注音ㄎㄨㄥˇ ㄗˇ
词性名词

孔子

词语解释

孔子[ kǒng zǐ ]

⒈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Confucius;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 丘,字 仲尼。鲁国 人。 《论语》一书,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

国语辞典

孔子[ kǒng zǐ ]

⒈  春秋时孔丘。参见「孔丘」条。

英语Confucius (551-479 BC)​, Chinese thinker and social philosopher, also known as 孔夫子[Kong3 fu1 zi3]

德语Konfuzius (Eig, Pers, ca. 551 - ca. 479 v.Chr.)​

法语Confucius

分字解释


※ "孔子"的意思解释、孔子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2.在中国,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3.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孔子

4.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得对!”。

5.园中安置万世师表孔子肖像与为民请命的包拯立像供人瞻仰。

6.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7.孔子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安贫乐道,或曰于丹如是解读。

8.孔子那一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忠告,让无数帝王将相席耳恭听、顶礼膜拜。

9.更多名言警句请关注:热爱学习的名言警句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10.老子不信鬼神,孔子半信半疑,子思有将鬼神化的倾向,而墨子则重建了天鬼宗教。